物质的量带领孩子从初中宏观状态的质量、体积、密度、质量分数与微观状态的相对原子质量,过渡到高中的微观粒子的质量、体积、个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乃至以后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物质的量把宏观与微观研究联系起来,尤其是对气体与气体反应的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
重点:每个物理量含义的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微观粒子的计算——你还是不断出错吗?知识点的理解与做题方法很重要。
难点:混合物质平均密度、摩尔质量的相关题型、物质的量浓度与密度、体积、质量分数的联系,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平衡反应中的应用——强化,你还觉得一头雾水吗?平时的归纳很重重要。
氧化还原是贯穿在整个高一内容的线索,把握住氧化还原,课程后期方程式的识别与记忆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众多反应也会变得条理清晰,甚至在后期化学中的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学习中也会感觉游刃有余。
难点:氧化、还原剂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产物推断、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
紧随着初中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金属元素,活泼性强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开始以氧化或还原剂的身份走进同学们的视线,接下来占据着剩余书本内容的就是各类活泼金属与非金属物质。那么在良好的物质的量与氧化还原的基础上又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呢,所以把握好一类物质的学习,然后其他物质都可以此方法“请君入瓮”了。那么怎么加强呢,这就是国庆小长假的任务了。目前物质的化学性质要把握好它的酸性、碱性与氧化还原性,后期还会涉及物质的溶度积等。那么我们假期就要以卤族元素中的Cl2为例,把这个模块的学习分析清楚。
基础点:氯气的物质,氯气的氧化性(氯气的燃烧与卤族元素的置换),氯气的自身歧化反应(氯水的制取),氯离子的还原性能;
重点:氯气及卤族元素的制取(流程、实验装置与方程式)、漂白作用与漂白原理,氯水的酸性、氧化性、漂白失效,卤族元素的置换;
学习新物质就要系统的分析它自身、对应氧化物、氢化物、酸、碱及盐的物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这样对新物质来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会有深刻的认识,一旦一个模块学习到位,本学期剩余物质的学习,比如:含N物质、Na、Mg、Fe、Cu、Al、Si等物质的学习都可以类比进行。